>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关于防范“AI换脸” 诈骗的风险提示
上传时间:2024-11-05  上传人:admin

关于防范“AI换脸”诈骗的风险提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Al)的不断进步和普及,“AI换脸”、AI合成声音等技术愈发先进,对人们“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AI技术在满足社会公众社交等需求的同时,也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换脸换音冒充他人实施诈骗。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要警惕AI新型骗局。

诈骗手法一:“AI换脸”。不法分子收集受害人或其重要关系人的人脸特征,利用“AI换脸”技术替换视频、图像中的人脸,甚至通过算法操纵面部表情,以迷惑受害人,从而达到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的目的。

诈骗手法二:AI合成声音。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录音、视频语音等方式获取受害人或其重要关系人的声音特征,并使用AI技术进行模仿和伪造,从而利用合成的声音实施诈骗。

诈骗手法三:AI筛选目标人群。不法分子并非漫无目的地全面撒网,而是先利用 AI技术分析公众在网络上发布的各类信息,锁定目标人群后,制作定制化的诈骗脚本,实现精准诈骗。

Al诈骗需要不法分子先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再利用AI技术生成欺骗性内容,盗取受害人资金。虽然是利用新技术进行的诈骗,但与传统诈骗行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防范方式也万变不离其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呼吁广大消费者牢记以下防范要点,保护个人信息,谨防“AI换脸”诈骗。

一、多方核实确认身份。消费者要认真核实身份信息,对亲友熟人线上发来的消息,若包含转账汇款、提供个人信息、提供短信验证码等涉及重要决策或敏感信息的请求时,应保持高度警惕,通过主动更换渠道如电话、视频提问等方式多重确认对方身份。“AI拟声”、“AI换脸”包装作伪后的通话虽能逼真地模仿原始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但仍充满破绽,例如眨眼频率过低、眼睛移动不协调、面部表情不自然、唇形不匹配、语句不连贯等。若在与亲友视频语音沟通中发现上述异常行为,应立即警觉。在核实无误后确需转账的情况下,应尽量向银行账户转账,消费者要避免通过社交软件转账,有助于进一步核实对方身份、跟进转账信息,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要在日常进行消费、转账等操作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请勿点击来路不明的微信、短信、邮件链接,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访问陌生的“钓鱼”网站。要牢记以下四个“不要”:不要轻易开启屏幕共享、视频通话和语音聊天功能;不要轻易透露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验证码、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提供人脸、指纹、声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要通过社交媒体过度公开或分享个人人脸照片、动图、视频等。

三、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消费者要对身边的亲友多加提醒,共同应对新型AI骗局。对新兴AI技术不了解不敏感的中老年人往往成为“AI换脸”诈骗的潜在受害者,广大消费者在对身边的这类人群加强常规反诈提示的同时,也要注意揭示不法分子的新手段:视频电话眼见、耳听未必属实;勿与陌生人视频通话,个人信息切不可轻易对外提供,共同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切实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 长春朝阳和润村镇银行

分享到:
2017-2027 长春朝阳和润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吉ICP备17002378号-1 长春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星广传媒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1100号